近年來,隨著智能化的發展,一大批互聯網企業及傳統企業紛紛涉足機器人,希望在這一千億市場中分得一杯羹。隨著越來越多的機器人企業對行業應用領域的不斷發掘和拓展,機器人正在逐漸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
2016年已接近尾聲,在這一年里,機器人行業發生的重大事件接連不斷,無論是人機大戰還是美的收購庫卡,亦或是“十三五”機器人產業規劃的出爐,都在深刻的影響著機器人產業的發展。下面小編盤點了2016年機器人行業十大新聞事件,供君賞閱:
一、人機大戰
3月9日,韓國九段頂尖中國圍棋選手李世石將與谷歌人工智能項目AlphaGo在韓國首爾展開對決,整個比賽分五輪進行。最終AlphaGo以4:1戰勝李世石。
這場“人機大戰”的主角之一--“阿法狗”機器人是高級的人工智能應用。在比賽中,當李世石出棋后,機器人能根據自己所學習過的棋局,通過深度計算神經網絡提取本質特征,理解棋局,快速找到最優解法。據了解,李世石的招數阿法狗從下面至少十多步對方大概怎么應對,怎么走,對方的優劣程度是怎樣,阿法狗都可以計算出來。
這場“人機大戰”或“人工智能PK人類智慧”的全球直播秀,全程的關注人數、傳播速度以及影響范圍都極為可觀。
點評:人工智能行業正在迎來第三次高潮。隨著芯片計算能力的增強以及先進算法的提出,越來越多的巨頭公司和創業公司也正積極進入這一領域。尤其是今年,AI技術的進步和大范圍、多領域滲入行業應用讓其再次成為行業焦點,AI被更廣闊地應用到人類社會和經濟生活各個方面。未來,人工智能的前景將不可限量。
二、機器人產業白皮書發布
工信部賽迪研究院發布了2016年版《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白皮書》(下稱《白皮書》),稱中國機器人產業已形成環渤海、珠三角、長三角和中西部四大區域集群。
《白皮書》預測,中國工業機器人新裝機量有望繼續保持較快速度增長,同比增長率為30%。不過,國產機器人企業要取得長遠發展,需突破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產品偏向中低端的掣肘。
點評:目前,全球機器人市場規模不斷擴大,我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勢頭迅猛,2015年國產自主品牌工業機器人占我國市場份額首次突破30%,未來機器人需求潛力巨大。現在是機器人產業蓬勃發展的關鍵機遇期,我們要抓住機遇,發展壯大自主品牌,庫卡機器人驅動器維修,全面提升我國機器人產業核心競爭力。
三、中科大發布我國首臺特有體驗交互機器人佳佳
2016年4月15日上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發布中國首臺特有體驗交互機器人“佳佳”,在傳統功能性體驗之外,中科大首次提出并探索了機器人品格定義,以及機器人形象與其品格和功能協調一致。
“佳佳”是中科大“可佳”機器人團隊聯合國內合作伙伴,歷經三年研制出的第三代特有體驗交互機器人,除了美貌,“佳佳”還非常內秀。她能跟觀眾自然對話溝通,且具有豐富細膩的面部表情,能夠對用戶的面部表情進行識別,從而實現更自然的交流。“佳佳”是世界知名機器人“可佳”家族中的一個新成員系列,其研究重點在于人機交互中的“特有體驗”,她可以通過追蹤對話者的面部表情感知其情緒,與常見的動作機械的機器人相比,具有非常高的智能。
點評:機器人“佳佳”可以說是機器人界中的一股清流,同時擁有“高顏值”、“高智商”,她的出現意味著我國在服務機器人的研究上面邁上了新的臺階。當今社會智能手機和個人電腦都具有強大的人機交互功能,KUKA機器人維修,在平臺、入口和用戶粘性上都占據了先發優勢。在此背景下,機器人科研成果必須具備獨立的產品價值,從而給用戶帶來特有、全新的體驗,只有做到了這些,才能更好的占領和擴展市場。
四、“十三五”機器人產業規劃出爐
日前,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等三部委聯合印發了《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為“十三五”期間我國機器人產業發展描繪了清晰的藍圖。
為提升機器人產業創新能力,《規劃》提出了加強共性關鍵技術研究、建立健全機器人創新平臺等多項舉措。“十三五”期間,針對智能制造和工業轉型升級對工業機器人的需求,以及智慧生活、現代服務和特殊作業對服務機器人的需求,重點突破制約我國機器人發展的共性關鍵技術。積極跟蹤機器人未來發展趨勢,提早布局新一代機器人技術的研究。充分利用和整合現有科技資源和研發力量,組建面向全行業的機器人創新中心,打造政產學研用緊密結合的協同創新載體。
點評:無論是機器人產業還是智能制造,都已經迎來了最好的發展機遇,伴隨著十三五規劃和中國制造2025的出臺,政府和資本的支持給機器人產業健康、穩定地發展帶來了有利條件,在人力成本上升和全球制造業升級的推動下,未來機器人產業將迎來千億市場規模。
五、谷歌出售波士頓動力
3月18日,谷歌(更確切的說是谷歌的母公司Alphabet)已經將波士頓動力擺上了貨架準備出售。原因是,不掙錢--Alphabet高管判斷這家機器人公司在未來數年難以發布可市場化的產品,因此做出賣掉的決定。5月29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谷歌出售旗下的機器人工程技術開發公司波士頓動力(BostonDynamics)終于塵埃落定,后者將被豐田收購。
波士頓動力于2013年被谷歌收購,當時是由Android之父安迪o魯賓(AndyRubin)主導、推動的。這家公司一開始被人知曉是2013年它推出的一款機器狗BigDog被曝光正在接受美軍戰地測試,它主要的工作是幫助士兵負重行李、彈藥,而不久前,BigDog的最新版更加靈活、有力,平衡感更強。波士頓動力的一位前員工表示,谷歌的想法是開發供辦公室或家用的機器人產品。基于這個理念,谷歌希望采用輪式運動的機器人而不是足式機器人,這樣對消費者來說更為方便也更為友好,技術上也沒有那么復雜。
點評: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能讓Alphabet不惜對一家具有本土軍方背景的公司下手,它的問題并非不能盈利這么簡單,對于Google來說,波士頓動力在財務、產品和技術專利上,都很難給整個集團帶來太大的好處,再加上文化理念不合,合作也不愉快,出售也就成了無奈但并不出人意料的結果。但我們也需要知道,人形機器人最終會進入家庭(應用),只是還需要一點時間,同時要注意如何布局、如何把目前的技術應用到機智,把它商業化,兩條路一起走路才是未來的方向。
六、美的:40億歐元收購德國機器人龍頭庫卡
今年2月,美的集團表示希望增持其在德國工業機器人制造商庫卡的股份--此前,美的已經購得庫卡13.2%的股份。經過跟其他股東進行談判,美的在7月7日宣布,其出資收購庫卡逾40%股份的要約已經獲得股東同意--加上現有的持股,這讓美的成為了庫卡的控股股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