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至5日,第十八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舉行。
記者于10月31日下午前去探營:德國工業機器人APAS助手可直接與人類并肩工作,基于超導線圈的無線充電裝置可在25厘米范圍內對智能手機無線充電
眾多體現上海科技發展前沿的項目也在科技創新館閃亮登場,如智慧型自主無人機、基于縮微智能車的多車協同駕駛硬件仿真系統、低成本自支撐氮化鎵及其器件的產品、雙軌自動探傷系統、基于領域語義庫的小i機器人智能云服務平臺、激光顯示超短焦反射式激光影視機等。
德企帶來最新工業4.0智能生產線
機器人展一直是工博會最吸引觀眾眼球的展覽項目之一,這一屆也不例外。
本屆工博會機器人展位于國家會展中心的7.1H館,展覽面積從上屆的2.8萬平方米增至5.6萬平方米,庫卡機器人何服電機維修,ABB、庫卡、安川等知名工業機器人制造商和集成商,以及新松公司、南京埃斯頓、廣州數控為代表的本土機器人品牌悉數參展。
作為中國最大的機器人產業化基地,新松公司在工博會上全球首發兩款工業機器人新品。
其一是國內首臺智能柔性七軸輕載復合機器人,可實現自動搬運、物品上下料、分揀物料,并可選配電爪或氣爪、手眼視覺等功能器件,還可快速選配激光導航、視覺導航、磁導導航,在自動化工廠、倉儲分揀、自動化貨物超市有著廣泛的應用市場。
其二是國內首臺具備柔性多關節技術和可動雙目視覺系統的雙臂協作機器人,由14個完全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一體化中空伺服驅動單元組成,可以將用戶所需的絕大部分接口(電源、開關、總線、氣路等)集成在機械臂中,同時集成了具有實時深度信息和三維重構功能的可動仿生眼,能為用戶提供更加自由、柔性化的解決方案。
在前兩屆工博會上,德國展出的工業4.0生產線給人們留下了深刻印象。在本屆工博會上,兩家德國工業制造企業博世和SAP又帶來了各自最新的工業4.0智能生產線。
博世首次在中國展示的工業4.0智能生產線由三個自動化工作站、兩個智能人工工作站及智能動態生產管理系統(ActiveCockpit)組成,可幫助客戶實現柔性自動化、多品種小批量生產、生產過程質量控制和生產信息透明化。
在這條工業4.0智能生產線上,被博世工作人員稱為APAS助手的工業機器人特別引人注目,作為智能的、自帶安全功能的生產輔助系統,這位機器人助手可直接與旁邊的工作人員一起工作而無需添加防護裝備。當人體接近APAS助手的手臂時,遍布于手臂上的傳感器皮膚即會檢測到并停止手臂運動,以防止傷及人類。APAS助手也因此獲得了德國行業協會(BG)的認證,在不安裝額外防護裝置的前提下可直接與人類同事并肩工作。
雙臂靈巧協作機器人
眾多上海科技發展前沿項目展出
10月31日下午,記者還率先探營了由科技部和上海市科委組織的創新科技館,該館展示面積共4800平方米。
本屆創新科技館按照《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等國家戰略要求及智能化、綠色化、網絡化的技術發展方向,設立四個展示板塊,即科技部展區、智能驅動,機器人維修,高端制造主題展區、技術交易展區和上海產業技術研究院展區。
國內首款雙目智能眼鏡HiARGlasses首次亮相于創新科技館,其采用光學融合方案,帶來全息的立體成像效果。基于超導線圈的無線充電裝置,在距離能量輸出端25厘米范圍內可對智能手機無線充電,在距離能量輸出端30厘米范圍內可點亮定制的LED或燈泡。
眾多體現上海科技發展前沿的項目也在科技創新館閃亮登場,如智慧型自主無人機、基于縮微智能車的多車協同駕駛硬件仿真系統、低成本自支撐氮化鎵及其器件的產品、雙軌自動探傷系統、基于領域語義庫的小i機器人智能云服務平臺、激光顯示超短焦反射式激光影視機等。
此外,作為工博會三大特色交易之一,2016年的技術交易展區將分三塊展示,包括企業創新技術成果板塊,主要展示上海市科技小巨人(培育)企業優秀項目和2016上海創新創業大賽優秀項目,出展企業共有20家,業務領域涉及智能機器人、云計算、大數據、信息安全、3D打印、新材料等;國家技術轉移東部中心板塊,主要展示國家技術轉移東部中心的功能定位和服務體系,以及來自于研發機構和科技中介服務機構的優秀技術交易項目;技術交易活動區板塊,2016工博會期間,庫卡機器人何服電機維修,技術交易展區計劃安排6場技術交易和項目推介推廣活動,多角度多方位展示企業先進技術成果和技術交易服務案例,促進供需對接,推動現場交易,活躍展區氛圍。
六軸機器人在搭樂高積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