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造“無人駕駛”巴士是如何誕生的
○安凱新能源客車研究所所長陳順東做客本報《鋒面》新聞訪談,解讀無人駕駛
○阿爾法巴全身布滿黑科技,僅傳感器就有12個之多
滴滴!無人駕駛的阿爾法巴來了!這是否意味著,馬上就要揮手告別司機?12月7日,本報聯合深圳晚報進行了一場跨地的多流直播,其中一路設在阿爾法巴的誕生地合肥安凱客車公司。記者獨家專訪了研發人員,為您揭秘合肥造無人駕駛巴士的誕生。
無人駕駛并不是真的無人
12月2日,兩臺合肥造無人駕駛大巴在深圳舉行了全球首發儀式。當天,由安凱客車研發制造的無人駕駛公交車在深圳福田保稅區的開放道路上投入運行,成為中國首款在公共道路運行的無人駕駛公交車。
12月7日,在做客本報《鋒面》直播間時,安凱新能源客車研究所所長陳順東表示,實際上,所謂的無人駕駛阿爾法巴并不是真的沒有駕駛員。
‘阿爾法巴’,它更準確的名稱應該是‘智能聯網汽車’。陳順東向記者揭秘,按照國家層面的定義,智能聯網汽車將會分為五個層級發展,第一級是輔助駕駛,第二級是部分智能駕駛,第三級是有條件的智能駕駛,第四級為高度智能駕駛,第五級才叫做完全無人駕駛。而剛剛在深圳首發的阿爾法巴則屬于第三級有條件的智能駕駛。
他同時透露,按照國家規劃,要到2030年左右才會實現完全的智能駕駛。司機朋友無需過度擔心,也就是說15年后,沒有人類駕駛員的智能巴士才會真正駛來。
陳順東說,阿爾法巴目前更是駕駛員的一個智能助手,并不是要取代公交車駕駛員。它的到來,可以大幅提高安全性。今后如果車輛發生故障,而駕駛員又沒有察覺的話,阿爾法巴會自動減速,以確保乘客安全。
阿爾法巴比人腦的反應更快
智慧的阿爾法巴是客車界名副其實的乖寶寶,它既不會超速,更不會超載。然而,人們關心的是,無人駕駛巴士真的足夠安全嗎?
本報記者在直播間向網友們展示了一張阿爾法巴的車頭照片,相比普通客車,它配備了高清攝像頭。
大家很關心阿爾法巴是如何實現智能駕駛的。陳順東回應說,阿爾法巴車身上安裝的攝像頭,專業的名稱叫做環境感知系統,它的任務是通過激光雷達、微波雷達這些裝備把車輛周邊的道路、車流、行人變成一種連續的信息,傳遞給車身大腦,讓汽車進行自動判定。
起步、加速、繞行、剎車、緊急避障這些看似不可思議的功能,合肥造的阿爾法巴都已經能夠實現。
陳順東在直播間現場打了一個形象的比喻。駕駛員的大腦就好比車載的智能決策系統,駕駛員的眼睛就相當于車上的智能雷達和微波雷達。可以透露的是,目前阿爾法巴的車身上光是傳感器就多達12個。它會時刻監控周邊信息,KUKA機器人維修,反應速度甚至比人腦更快!
充電10分鐘時速最快40公里
平均時速多少?網友@哈哈西里在直播間里提問道。
我們安凱生產的‘阿爾法巴’設計的最高時速是70公里。但是出于安全考慮,我們將時速上限設定在40公里。陳順東所長回答道。
阿爾法巴智能駕駛公交由國家ITS中心和深圳巴士發起。為何在眾多車企中獨獨選中了安凱作為制造商之一?陳順東透露,庫卡機器人,安凱是科技部電動客車功能技術研究中心,也是擁有全國唯一的電動客車整車系統集成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基于純電動車技術優勢,安凱造的阿爾法巴最快10分鐘即可充滿電,續航里程將達到50公里。
在‘阿爾法巴’運行的深圳福田保稅區,雖然是一個開放式的公共道路,但是相對來說,路況并不是很復雜。陳順東說:未來我們也會不斷摸索經驗。畢竟它還是一個新生事物。從易到難。我相信,有開始,才會有未來!
樣車下線經歷十月懷胎
被刷屏的無人駕駛阿爾法巴究竟醞釀了多久?
在做客直播間時,陳順東揭秘道,大家看成果展示感覺是很快的。實際上,智能駕駛項目從前期策劃、驗證、確定接近兩年時間。從這里也不難看出,任何一個新興的項目誕生前期都需要花費精力做大量基礎性的研究工作。
安凱接到項目開發的起始點為今年2月份。陳順東在直播間感慨,連頭帶尾,算起來也就是10個月左右。
今年7月14日,最初2臺功能樣車在安凱正式下線時,正逢酷暑。陳順東說,調試的初期難免出現各種疑難雜癥。為了確保阿爾法巴的環境感知系統能夠與智能決策系統完美融合,安凱的一幫小伙子們整日奔走在烈日下,經常下班時已近凌晨,回家匆匆睡一覺再早早趕來上班。
12月2日,陳順東本人并不在阿爾法巴的全球首發現場。當透過現場視頻目睹兩臺安凱阿爾法巴完美地完成了起步、加速、制動、避讓車輛和行人時,陳順東的心情只能用忐忑和復雜來形容。
下一步,未來客車的發展方向是以氫燃料和純電動客車為載體的智能網聯化汽車。安凱身為合肥本土一家擁有創新基因的企業,也會再度占領高地,用下一代更安全、高效、可靠的無人駕駛客車,機器人維修,迎接無人駕駛時代到來。
成功以后才是開始,未來之路很長。陳順東在《鋒面》直播訪談結尾時,用這句話作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