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時代即將到來,你準備好了嗎?
12月14日,以機器人+為主題的2017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大會在重慶兩江新區悅來國際會議中心成功舉辦。本次大會由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重慶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重慶兩江新區管理委員會主辦,大咖云集,干貨滿滿。
國產機器人銷量同比增長19.1%
大會上,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理事長、沈陽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總裁曲道奎發布了2017年上半年國產工業機器人市場統計數據。2017年國產工業機器人銷量繼續增長,上半年累計銷售18519臺,國內企業實際銷量同比增長19.1%。
根據數據顯示,2017年國產工業機器人應用范圍持續增加,已服務于國民經濟37個行業大類,102個行業中類,相比2016年全年,又拓展了3個行業大類,11個行業中類。具體涉及行業除了傳統的食品制造業、醫藥制造業、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工業、食品制造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專用設備制造業、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金屬制品業、汽車制造業、橡膠和塑料制品業等行業外,還新增了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工業等行業。
從銷量看,汽車制造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通用設備制造業以及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使用工業機器人的數量最多,庫卡機器人何服電機維修,分別占2017年上半年國產工業機器人總銷量的17.3%、15.1%、13.4%和10.2%;此外,以家具制造、食品制造、酒、飲料和精制茶制造業等為代表的輕工行業銷量增速良好,成為新的亮點。隨著行業數量的增加,機器人使用較多的行業占比下降,工業機器人的使用覆蓋率越來越高。
3項機器人聯盟標準發布,KUKA機器人示教器維修,填補領域空白
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執行理事長宋曉剛在大會上正式對外發布了3項機器人聯盟標準,其中《飛行機器人安全要求》、《助老助殘機器人安全一般要求》2項標準均由兩江新區企業重慶德新機器人檢測中心有限公司負責起草。
《飛行機器人安全要求》和《助老助殘機器人安全一般要求》這2項標準都是國內首創,一個是國內首個以飛行機器人命名的標準,一個是國內首個專門為助老助殘機器人設定的標準。這2項標準填補了國內飛行機器人領域和助老助殘機器人領域標準的空白,對進一步推動我國飛行機器人和助老助殘機器人產業的進步與發展,不斷拓展相關機器人的應用領域,具有重要意義。
《飛行機器人安全要求》標遵循安全性原則,在整機設計、飛行控制系統相關安全、安全機制、電氣安全、電池安全等方面進行了嚴格控制,保障飛行機器人飛行安全以及人身安全,強化飛行機器人的專用安全性。
《助老助殘機器人安全一般要求》則以保證殘疾人、老年人使用安全性為出發點,體現了科學性、規范性和先進性,并特別突出了功能安全章節部分。
據了解,該標準吸收了國際多年積累的先進經驗和做法,強調標準的科學性和規范性,理念和技術服務上與國際接軌。同時,從我國行業目前實際情況出發,在對生產企業及消費者負責的基礎上,該標準覆蓋了助老助殘機器人從機械、電氣、能量等方面安全要求,滿足了使用者對助老助殘機器人的要求。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這2項標準的編制,均進一步強化了綠色環保理念,體現了環保性原則,機器人維修,同時凸出了機器人智能程度的特點。
2017年機器人行業大事件發布
本次大會上,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正式發布了由專家委會議評選產生的2017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大事記。此次評選過程,經過了初選、媒體的普選,后經過專家委員會的評選,最后又經過企業家峰會的評選,才最終產生,由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秘書長郝玉成發布。
產業政策三件:?2017年5月22日,國家標準委、國家發改委、科技部和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發布《國家機器人標準體系建設指南》、2017年6月30日,機器人被正式列入國家標準《國民經濟行業分類》、?2017年10月25日,《中國機器人標準化白皮書》正式發布。
技術突破四件:世界下潛能力最強的我國蛟龍號水下機器人完成實驗性應用最后一潛、?中科院成都光電技術研究所,國內首套應用于現場的耐核輻射應急機器人已在該所研制成功,目前已交付大亞灣核電站使用、?全天候智能巡檢員變電站智能巡檢機器人、基于立體視覺的工業機器人智能物流裝載系統。
產品創新一件:基于高速高秩序視覺識別及智能分配分揀裝箱機器人。
市場拓展一件:新松百臺工業機器人成功入駐華晨汽車。
企業并購一件:埃夫特完成對意大利W.F.C集團的收購。
機器人+到來,到底加什么
本次大會的主題是機器人+,我們知道互聯網+那么到底什么是機器人+呢?
機器人是多學科交叉融合的產物,其技術及產業的發展一直以來都不是孤立的。在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其他領域融合發展的今天,機器人既是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材料技術、以及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眾多先進技術融合的載體,又是連接經濟社會生產、生活各領域、各方面的生態化系統平臺,工業機器人與服務機器人間的界限也日趨模糊。為不斷增強中國機器人技術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能力,我們要以更加開放、合作、融合的姿態,更加長遠的眼光,實施機器人+戰略,使機器人成為推動產業間及跨領域協同發展的中堅力量。
中國機器人聯盟秘書長郝玉成在接受中國機器人網記者采訪時說:機器人+=智能化技術+平臺化產品+生態化應用。以后的機器人就像現在的智能手機一樣,作為一個平臺可以搭載多種運用,根據需求實現定制化服務。
在機器人+中,機器人既是一個智能化的產品和裝備,同時也是實現智能制造的智能平臺,和構建智能服務生態的系統平臺。同時,機器人產業作為一個典型的人才密集度高、技術密集度高、資本密集度高的三高行業,更已成為一個系統化的生態產業平臺,帶動整個國家在技術、產業以及其他領域的共同發展,起到平臺性支撐作用。
推動開放共享,促進生態合作,將是產業未來重要的發展趨勢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