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服務機器人加強攻勢賽道超車指日可待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和社會需求的變化,服務機器市場需求日益強勁。智能化機器人時代的到來,將進一步拓寬服務機器人的應用場景和服務模式,為國內服務機器人產業實現賽道超車提供巨大的發展空間。
中國在2015年提出中國制造2025產業振興政策,著手大力培育機器人產業。而日本企業也一直把機器人領域視為看家本領,由此中日企業在這一領域的競爭或將越發激烈。
就在近日柏林舉行的IFA2017家電展上,中國企業的展品尤為引人關注。其中展出服務型機器人的企業中約9成來自中國,日本企業難覓蹤影。《日本經濟新聞》9月6日報道稱,中國企業正在接待用和家用機器人領域加強攻勢。接待用和家用機器人即服務型機器人。
的確中國機器人產業在近些年發展速度十分之快。2010年以來,全球機器人產業進入高速增長期,目前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工業機器人銷售市場。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和社會需求的變化,服務機器市場需求也日益強勁。
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副秘書長宋曉剛介紹,KUKA機器人示教器維修,目前我國養老、助殘、醫療、娛樂、教育、公共服務等方面的服務型機器人技術發展和產業化進程加快,有的已經進入產業化階段。在需求增長、消費水平提升的雙重因素驅動下,服務機器人增速和產業規模都將超過工業機器人,成為拉動機器人行業增長的新動力。
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服務機器人市場規模為10.3億美元,預計2017年將達到13.2億美元,同比增長約28%,略高于全球服務機器人市場年均增速。其中,中國家用服務機器人、醫療服務機器人和公共服務機器人市場規模分別為5.3億美元、4.1億美元和3.8億美元,家用服務機器人市場增速相對領先。到2020年,停車機器人、超市機器人等新興應用場景機器人的快速發展,庫卡機器人驅動器維修,將使市場規模有望突破29億美元。
不過相對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是非結構化、應用于動態環境。而且它的操作任務比較復雜,目標各異。具備交互,工業機器人維修,自然友好,識別理解的特點。除此之外標準也是服務機器人面臨的老大難問題,現在服務機器人的標準不一,產業配套還沒有形成。
換個角度來看,中國服務機器人的產業格局目前尚未穩定成型,面臨良好市場發展契機,具有高頻需求的智能服務機器人成為主要投資方向,投資較為活躍。近年來,一些傳統機器人用戶企業通過自主研發、投資并購等手段介入機器人行業,并通過綜合應用人工智能等技術打造智能服務機器人,涌現出一批創新創業型企業,大疆、科沃斯、小i機器人等企業已獲得市場認可。
隨著深度學習、大數據、云計算等顛覆性技術的發展和應用,機器人完成復雜專業任務的能力越來越強。業內專家認為,智能化機器人時代的到來,進一步拓寬了服務機器人的應用場景和服務模式,為國內服務機器人產業實現賽道超車提供了巨大的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