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汗水物流”到“智慧物流”,硬件設備的智能化是道必答題
隨著人口紅利逐漸消失,依賴人力的物流行業正努力從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轉變,從傳統模式向智能物流升級。面對新時代的種種挑戰,小米加步槍的傳統裝備已不能滿足物流業的快速發展,傳統降本增效的方式已行至盡頭,如果不大規模地應用智能化設備,物流企業面臨的不是能否走遠,而是能否生存的大問題。目前,在倉儲、運輸、配送等領域,物流硬件設備都處于智能化進程中,今天就讓我們介紹一下那些已經充分商用和將會商用的智能硬件設備。
智能倉儲機器人
中國的倉儲管理就是看守倉庫、搬運貨物,實在太累了。相信幾年前這還是大部分人對于物流倉儲的印象,那時人是搬運揀貨的主體,每天走4萬步很正常,高峰時期每個人手持訂單拉著拖車來回折返跑,拼命干活還是解決不了物流滯后的問題。
(圖片來源:浙商證券研究所)
隨著我國倉儲物流的升級,物流裝備正從自動化向智能化發展,其中,智能倉儲機器人的應用格外典型。應用智能倉儲機器人進行智能揀選、智能分揀和智能搬運之后,工作人員只需要每天走4千步就夠了。今年雙十一前投入使用的中國最大的機器人倉庫菜鳥未來園區就是很好的例子,在近3萬平方米的庫區內,近700臺智能倉儲機器人各司其職,形成了一個繁忙的智能運輸和工作系統,串接了包裹生產的所有業務流程。這背后是智能倉儲機器人供應商快倉和菜鳥一起進行機器人集群調度。
與傳統制造業的工業機器人實現自動化不同,智能倉儲機器人可以利用機器視覺、路徑規劃、機械控制、人工智能算法等技術實現更復雜的擬人操作。快倉CEO楊威更是提出了五年內,實現四面墻內智能駕駛,讓人類不再搬運的目標。
近年來,智能倉儲機器人的軟硬件技術不斷成熟,前不久快倉推出了可以實現導航的第三代智能機器人,另一大巨頭Geek+也宣布將向著更廣泛的人工智能機器人方向發展,建立更多生態體系,新產品已進入研發期。
目前倉儲機器人行業的全球市場規模在200億美元左右,中國第一、美國第二,兩者占據了全球八成的市場容量,2016年全球市場規模的增速為38%,中國的增速為88%。在中國智慧物流市場高速增長的大環境下,中國倉儲機器人市場有望領先。
無人叉車
提到無人叉車的優勢,人們一般想到的是節省了叉車司機的招聘、培訓、試錯成本;其次就是,無人叉車比叉車司機更高效、穩定、精準。但除此之外,無人叉車還有幾個突出的優勢:可以大幅降低產品、材料和場地方面的損耗,并保證作業環境安全;可以在惡劣場景下執行物料搬運;可按需租用;更適用于大規模作業,多輛同時行駛,自動避讓,貨物擺放精確規范;更加柔性化,適應性更為廣泛。
11月23日,智久無人叉車商用落地德邦快遞浦東分撥中心,當天智久和德邦聯合舉辦了無人叉車和叉車司機的對抗賽,結果證明,在速度方面二者不分伯仲,但無人叉車在多機調度、多車協同、行走路徑優化等方面更具備優勢,而且一方面無人叉車的狀態不會像叉車司機那樣出現下滑;另一方面,叉車司機的精力體力有限,而在技術的加持下,無人叉車性能的上升空間非常巨大。
目前,無人叉車的應用可以使倉內成本下降30%,毛利潤增加7%。此外,通過監控系統,www.tka.net.cn,可以看到每臺叉車的位置和運行情況,同時可以發布指令指揮叉車的運行和工作,1個人就可以實現對多臺叉車的調度和使用,節省了人力。
可穿戴設備
一件飲料酒水類商品的重量約為10~20kg,電商大促時一名倉儲工人一天需要彎腰3000次,持續這樣的操作對工人的身體消耗很大。今年618期間,京東物流為員工配備了升級后的第2代外骨骼機器人,材料更為輕便,控制系統升級為自動控制+藍牙手套自主控制雙模式,助力提升了60%,最高可助力員工從容搬運50公斤。外骨骼機器人應用自適應學習算法、多套控制系統等先進技術和儀器,可以大幅增加使用者的力量和速度,短時間內可以使倉庫中的整體效率提高30%以上。如果在分揀、打包、裝卸車等關鍵物流環節規模應用,長期來看,可以為倉儲配送提升運營效率200%以上。
無人卡車
目前我國有1600萬名長途貨運卡車司機,物流企業人力成本高,卡車司機工作環境艱苦,無人卡車的應用前景十分可觀。雖然無人駕駛領域還存在一些技術難題,但由于卡車、尤其是重卡在物流運輸中常起到的作用是公路轉運,大部分行駛路段為高速公路,因此行駛環境相對城市道路簡單很多,故業內大多認為自動駕駛將從物流領域開始。無人卡車的優點在于:大幅度降低事故發生概率;節省人力成本、燃料成本,降低運輸費用;數據透明,全程可控。
當前,在無人駕駛卡車領域,主要有電商物流企業、新創造車企業、傳統主機廠三類企業入局。
今年4月,G7與普洛斯、蔚來資本聯合宣布,KUKA機器人示教器維修,共同出資組建由G7控股的新技術公司嬴徹科技,研發基于自動駕駛、新能源技術和物流大數據的全新一代智能重型卡車,探索創新物流資產服務模式。
5月,京東集團副總裁肖軍表示,京東硅谷研究院正在研發L4級別的自動駕駛重型卡車,目前已經在美國一些獲得授權的道路上完成了2400小時的智能駕駛超級測試,可自動完成高速行駛、自動轉彎、自動避障繞行、緊急制動等絕大部分有人駕駛功能。
幾乎跟京東同步,蘇寧無人重卡行龍一號在上海奉賢完成首測。該無人卡車載重40噸,采用深度傳感器融合技術,在無人駕駛感知、認知、決策、控制層面技術領先,能夠在駕駛速度達80km/h時能實現安全自動駕駛。即使是在高速場景下,www.tka.net.cn,也能在300米外精確識別障礙物,并以25毫秒的反應速度來控制車輛進行緊急停車或者繞行避障等措施。
7月,百度聯合陽光融匯資本向獅橋集團投資10億元人民幣,獅橋也將加入百度的無人駕駛開源平臺Apollo。同時三方將聯合主機廠等合作伙伴成立一家獨立公司研發自動駕駛卡車,建設干線物流運營解決方案。
11月,無人駕駛重貨德邦快遞麒麟號在杭州市街頭亮相。該無人駕駛貨車由德邦快遞與飛步科技共同研發。未來,德邦快遞計劃從輕型卡車開始,預計2018年底推出中型無人駕駛卡車車型。接下來再和沃爾沃等國內外廠商合作,將無人駕駛技術應用到大型掛車領域。同在11月,智加科技宣布與滿幫集團達成獨家戰略合作。圍繞高精地圖數據采集、大型安全自動駕駛車隊商業化運營支持和賦能全國長途重卡的智能化改造,雙方將展開深入合作,不斷推進干線物流場景的自動駕駛的產業落地進程。
目前,京東、蘇寧、東風等企業都表示將于2020年實現無人卡車的商業化試運營。
無人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