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18日,浙江萬豐科技收購了美國焊接機器人應用系統服務商帕斯林,收購價格為3.02億美元;
2016年5月4日,均勝電子公司以1950萬美元,收購美國工業機器人制造公司EVANA;
2016年5月21日,美的集團以50億美元向德國最大的工業機器人供應商庫卡公司發出收購要約;
2016年8月17日,機器人維修,中國的私募投資機構漢德資本又宣布將收購歐洲的工業機器人公司Gimatic,交易價格可能在1億至1.5億歐元之間。
中國企業買買買為哪般?
首先,中國企業進入到了全力發展智能產業的大趨勢中。
近年來,以智能硬件為核心的智能產業獲得了快速起步和發展,中國人工智能機器人行業呈現出了爆發式增長的發展熱潮。國家政策也在相關方面給予了鼓勵,《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明確表示人工智能作為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的主要方向。
在這種政策背景下,從LED到白電家電等各大行業,智能化的發展可謂如火如荼,企業的智能化發展也是大勢所趨。比如,美的收購庫卡的終極目的,就是為了完善其智能化的戰略布局。
同時,庫卡機器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當前中國企業的智能化發展還處于摸索階段,還面臨著核心技術匱乏的現實。而國外的相關企業已經邁步工業4.0,因此收購那些全球領先定位的國外企業,來打通部分鏈條,是一種可行的方式。
躋身全球機器人行業第一梯隊
相對于內部擴張,通過兼并購的方式來尋求企業發展,速度會快很多。但企業的兼并購行為并非是簡單的決策,而是需要權衡內外部各種因素。比如,從兼并購手續流程來看,兼并購觸及很多主體,包括企業雙方、政府機構、行業機構等。同時,政策規定、行業發展情況以及企業自身的資本和技術程度,工業機器人維修,都影響著并購。
當一切條件都俱備了,需要關注的就是如何在兼并購后做出實效,畢竟,買進來只是第一步。當社交網絡巨頭的創始人及執行總監在近日表示,Facebook或許寧愿打造自己的虛擬現實解決方案,而不是花費20億美元的價格去收購Oculus時,我們可以看到,扎克伯格其實是后悔了。所以,這其實是一個不成功的收購。
那么,什么才叫做成功有效的收購?中國企業收購國外的人工智能企業,對于中國機器人行業的發展是否真正有用呢?
首先要看清楚企業兼并購的目的,到底是看中了對方企業的哪些特點?在收購時,首要之急是從人才團隊、市場地位、技術水平和資本運作實力等方面對被收購企業進行評估。
很明顯,現在中國企業收購國外人工智能企業時,這幾點都把握得很好。
拿庫卡來說。成立于1989年的庫卡是工業機器人領域有名四大家族之一,知名度高;擁有百年發展歷史,研發實力和技術都是行業領先;而且,自上世紀就開始了全球專利布局,專利優勢明顯;最后,還與中國有著十足的緣分,不僅從進入中國起就一直看中中國市場,同時還在不斷求取中國方的投資。
看來,美的收購庫卡,占據了天時地利人和。
在技術發展水平上,能源互聯網研究員曹寅稱,相對于國內機器人生產商,庫卡機器人在生產、焊接上都有著豐富的經驗,技術領先,是四大家族中少有能把機器人本體、集成做的都非常優秀的公司。完全符合美的進軍與硬件相關的資本、技術混合密集型企業布局,給美的的智能化轉型帶來了便捷之路。
對于機器人生產商而言,比掌握機器人領域里的核心技術更重要的,就是挖掘掌握核心技術的人才。以庫卡為例,庫卡的智能機器技術團隊相對成熟,美的收購后,勢必將給人才團隊注入新鮮的血液,帶動團隊向前跨進一大步。因此,美的收購庫卡被各方寄予厚望,認為是中國制造2025與德國工業4.0的天作之合。。
也有專家認為,此番中國家電巨頭美的對德國機器人巨頭庫卡的收購,將帶動我國企業兼并購國外具有自主知識產權、較強的研發團隊以及領先的市場地位的相關企業的潮流。
一旦兼并購成功,將大大提升中國企業核心競爭力,以及促進機器人產業經營布局,帶領我國企業人才隊伍、技術水平走上新一個臺階,甚至一舉躋身全球機器人行業第一梯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