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市場助力機器人企業快速發展
隨著市場規模的增長,機器人最大的應用市場逐步從汽車等工業產業向傳統制造業、服務行業轉移,從汽車、家電等行業不斷向物流倉儲、服務機器人等轉移。
如果說智能制造正在引領新的工業革命,機器人維修,那么機器人正是智能制造的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作為國家重點發展的領域,機器人行業擔負著中國制造的艱巨任務。在一系列產業政策的推動下,機器人行業迎來了爆發式的增長,連續4年成為全球第一大工業機器人市場。然而亮眼的數據下面,國內的機器人行業距離世界一流的水平到底還有多遠?相關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遇到哪些挑戰與困惑?為此,記者近日實地采訪調研了長三角一批國內機器人龍頭企業,試圖深入了解目前機器人行業的現狀。
行業一致看好
國內行業保持快速增長
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會長王瑞祥提供了一組數據,一項對當前工業機器人自主品牌制造企業的調查顯示,近90%的企業上半年新增訂單同比增長,其中70%的企業訂單增幅都超過了20%。目前我國已連續4年成為全球第一大工業機器人市場,2016年工業機器人銷售達到8.9萬臺,預計2020年將增加到15萬臺。
另外,工信部最新數據顯示,2017年1~9月,我國工業機器人產量達到95351臺(套),同比增長69.4%,9月當月產量為13085臺(套),比去年同月增長103.2%,繼續保持高速增長態勢。
盡管機器人行業已經連續多年實現快速增長了,但是我們認為未來3~5年,機器人行業仍將會保持較快增長速度,多家受訪企業相關負責人均向記者表達了對行業景氣度延續的信心。
此外相關的市場人士同樣對國內機器人行業保持快速增長持樂觀態勢。聯訊證券分析師彭海指出,中國工業機器人行業目前處于產業轉型升級需求釋放、人口結構和工作理念的變化、國家政策紅利的凸顯、資本市場助推的機遇疊加期,多重原因的助推使得中國的工業機器人行業孕育重大投資機遇。
彭海進一步指出,自2013年開始,庫卡機器人,中國成為全球工業機器人第一大市場,制造業機器換人需求旺盛,預計未來一段時間內國內機器人行業仍將保持快速增長,KUKA機器人示教器維修,并將成為全球機器人市場增長的主要驅動力。預計2017年~2020年,中國工業機器人年均銷量為15萬臺,年均復合增長率為17%。中國工業機器人銷量占全球比例預計從2015年的27%提升至2019年的39%。
資本市場助力
機器人企業快速發展
行業規模快速增長的同時,國內龍頭企業通過積極使用上市、并購、重組等資本市場工具來推動公司發展。
以記者調研的多家企業為例,埃斯頓2016年非公開發行融資9.50億元,用于機器人智能制造系統研發和產業化、機器人智能化工廠升級改造等項目;科遠股份2016年非公開發行融資9.36億元,用于基于云端虛擬工廠的智能制造系統研究與產業化項目、基于工業互聯網的智慧電廠研究與產業化項目;科大智能2016年通過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方式13.49億元收購上海冠致工業自動化有限公司和華曉精密工業(蘇州)有限公司100%股權;新時達2016年通過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方式5.28億元購買上海會通自動化科技發展有限公司100%股權以及上海曉奧享榮汽車工業裝備有限公司49%股權。
其中作為國內機器人企業上市集中點,深交所在持續關注著機器人行業的發展態勢。據了解,為了幫助深市機器人企業更好地完成機構優化及產業升級,深交所目前針對部分機器人上市公司發出了調查問卷,了解相關公司在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及需求。
從市場實際情況來看,機器人企業在運用資本市場工具時面臨不少困難。埃斯頓相關負責人就重點提到了在海外并購中,不能以發行股份的方式來并購外國高端科研企業,只能通過現金支付來施行;新時達相關負責人則表示,通過并購,企業可以彌補自身的不足,但是目前國內優秀的標的并不多,或者是收購不到。此外,還有企業表示,在募集資金方面相關財務要求對于高新技術產業而言要求過高,能否實行差異化標準;股權激勵能否放開至境外人員,方便企業引進國外人才等訴求。
國內機器人產品
應該對標國際一流標準
在國內機器人需求快速增長之下,全球主要的機器人生產商都將目光聚焦中國,并試圖在這個大蛋糕中切下屬于自己的一塊。在這背景下,國內機器人企業將會直面國外相關企業,并與之競爭。
我覺得國內機器人行業企業與國外一流企業的產品最主要的差距還是集中在品牌方面,市場對國內企業產品的認知還不夠深。新時達相關負責人在與記者交流時指出,對于機器人行業的下游如汽車等資金、技術密集型大工業企業來說,穩定性是首要的,定下的標準不會輕易去改變,只有國產機器人生產企業同時具備高品質產品和價格優勢的前提下,下游企業才有可能去選擇新的供應商。
除了品牌的差距,受采訪的機器人企業相關負責人同樣指出,機器人原材料(鋼材)、高階算法等領域也是需要追趕的方面。
不過,上海大學機械自動化工程系副主任、上海市機器人行業協會理事田應仲并沒有如此樂觀,他表示,盡管近年來我國機器人產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是與發達工業國家相比還是存在較大差距,核心技術創新能力和高端產品質量可靠性均有待提高,高端產品的可靠性與國外還有差距。
一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相對來說,國內機器人企業大多屬于半路介入:一是下游應用市場向上游機器人產業延伸,如美的收購庫卡;二是曾經的自動化設備制造商轉型升級;三是無關聯企業追市場熱點,通過并購的方式進入機器人行業。總的來看,國內機器人行業的積累還是太少了。
那么,國內企業該如何縮短與國外大品牌機器人產品的差距呢?田應仲指出,縮短國內外機器人行業差距不單需要機器人行業自身的不斷努力,還需要其他產業的協助。以機器人原材料鋼材為例,因為機器人對于精度、可靠性、耐久性具有極高的要求,這就意味著一般的鋼材并不能滿足機器人生產企業的要求。據了解,目前國內機器人企業制造核心零部件的原材料大多仍依賴進口。
可喜的是,隨著市場規模的增長,機器人最大的應用市場逐步從汽車等工業產業向傳統制造業、服務行業轉移,從汽車、家電等行業不斷向物流倉儲、服務機器人等轉移。上述業內人士就告訴記者,汽車、家電、服務機器人等市場存在較大的差異,即使是國際四大機器人企業庫卡、發那科等,也難以全面掌控,這會成為國內企業新的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