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工廠:當工廠不再需要工人,當人類被迫向機器人乞討
自動化是工業發展的必然趨勢。這將會是一個什么樣的過程?企業高管面對這樣的趨勢是什么態度?失去工作的工人是什么感受?經濟學家怎么看?近日發表在TheNewYorker上的一篇文章,用大量的事實與案例對機器人逐漸占領工廠的圖景進行了描繪,上述的問題也都能在文章中找到答案。同時,這篇文章也與TheNewYorker最新一期雜志描繪了人類向機器人乞討的場景的封面畫相對應。
一、
1977年,密歇根州大急流城(GrandRapids:密歇根州第二大城市)的DavidStinson在高中畢業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找了一份蓋房子的工作。幾年之后,建筑行業發展遲滯,Stinson已經24歲,還有兩個孩子需要養活,因此他開始尋找一份穩定的工作。他解釋道當時所謂穩定的工作就是意味著在該地區能夠提供安全、藍領工作的兩家企業中選擇一家。于是在1984年,他立下了這樣一個誓言:在今年年底之前,我要么是去通用汽車公司工作,要么是去Steelcase工作。幾個月后,他如愿以償地去到了Steelcase,這家全球最大的辦公家具商公司上班。從那之后,他一直在Steelcase坐落于大急流城的金屬制品車間工作。
現在,Stinson已經58歲了,是一位分區負責人(ZoneLeader)。與工廠里的其他人一樣,他的脖子上總是纏著霓虹燈串式的防護耳塞,護目鏡兩側的塑料防護板也為他增添了幾分古怪科學家的氣質。
Stinson說:我從不后悔來到這里工作。有一段時間我曾想離開,但是這里的氛圍卻越來越讓人感覺舒適,并且技術也在其中發揮了很大的作用。技術并沒有帶走我們應付的一些責任,而是發揮了輔助作用,這絕對是未來的發展方向所在。
現年64歲的WilliamSandee,Jr.是涂裝線的一名工人。他表示:我們試圖在其中找到一些樂趣,這種樂趣可以很強烈。
Sandee從1972年便開始在Steelcase工作,當年等待投簡歷的隊伍足足排了有六百人。Sandee說道:當時來看,如果能成為一名Steelcase的員工,那就意味著能賺不少錢。因為當時的工廠經理開著拉風的小汽車,有著臨湖風景度假房;公司支付員工子女上大學所需的費用,這些員工子女暑假也經常在當地工廠工作;公司還會組織各種野餐和保齡球比賽,曾經一度有一千五百名保齡球員參賽(現在仍然會舉行保齡球賽,但大約只有三百名參賽者)。
到90年代,Steelcase在美國共雇用了一萬多名工人,分布在大急流城周圍的七家工廠,制作椅子、文件柜、辦公桌、書桌以及配套組裝的螺絲,螺栓和腳輪零部件。這么多的工人可以說是摩肩擦踵,分別負責拋光木材,噴涂漆料,手工組裝鋼質零件。但是現在,密歇根州只剩下了兩家Steelcase工廠,一家生產辦公桌和文件柜的金屬器具工廠,附近還有一家生產木制家具的木器工廠。兩家工廠的員工總數不到2000人,而Steelcase另外一家美國工廠位于亞拉巴馬州雅典市,雇用全職員工數量達1000人。
Steelcase的發展歷程從很多方面也反映了美國制造業的發展歷程。Steelcase創立于1912年,當時公司只生產防火金屬廢紙簍這一種產品。接下來這幾十年的時間里,隨著美國經濟的蓬勃發展,美國企業也呈現出星火燎原之勢,對于辦公桌、文件架等產品以及格子間辦公形式的裝修需求大幅增長。RobKirkbride在過去二十年里在各種行業出版物上多次報道過Steelcase相關專題,他接受采訪時說:假設你是在大急流城八十年代畢業的那批高中生,如果你不想上大學,高中畢業后能夠進入Steelcase工廠工作,那你就衣食無憂了,那感覺就像中了彩票一樣。
但是之后,隨著網絡泡沫的破裂,不計其數的初創企業開始拍賣辦公家具。到2001年,Steelcase銷售額降低了三分之一,開始關閉位于密歇根州西部的工廠,并將生產車間陸續遷至墨西哥、中國,最終又到了印度。2011年,Steelcase再次宣布關停北美三座工廠,并裁員750人,這三座工廠,一座位于密歇根州Kentwood,一座位于德克薩斯州大草原城,另一座位于加拿大安大略省。之后,Steelcase幾乎所有的辦公椅生產工作都轉移到了墨西哥。
近期,美國企業利潤再創新高,對于風格時尚的新工作區域的需求也大幅升高,Steelcase銷量再次上漲。Steelcase公司總部位于一座翻新的工廠舊址,采用開放平面空間計劃,一個個工作格子間四周采用玻璃分隔,員工斜靠在放著筆記本的可調節坐立式辦公桌旁。在密歇根州目前保持營運狀態的兩家工廠里,員工在數十種膠合板裝飾而成的色調環境內,生產家具和會議桌用金屬部件。
由于技術的存在,可以讓工作更快、更高效并且以一種對環境更無害的方式來完成,現在生產產品所需的員工數量也更少。Kirkbride表示:顯然,公司絕不會發布新聞稿說‘我們不會再雇用更多的人’,但這就是我所聽到的消息。現在工廠已經實現了裝配線自動化,以前由人力來抬起桌面這一環節現在也由機器人手臂來執行。他們的工廠中,有很多機械設備,比如裝配了密集機械的墻面,用于制作紙板箱(工廠無需再向外部訂購)的巨大的儀器等等。Kirkbride說道:你只需要在觸摸屏中輸入相關信息,例如我需要86-17款紙板箱,數量14個,按一下按鈕,它就能為你裁剪出來。這種東西真的很酷,它的出現并不是為了消除相關崗位員工需求,而是為了消除浪費。
作為一名分區負責人,Stinson管理著生產線上大約15名工人,這些工人主要負責為Steelcase迎合可調節坐立式辦公桌熱潮而開發的高度可調Ology系列辦公桌生產零件。直到去年為止,這些工人還不得不記住一大堆步驟,從裝滿各種尺寸螺栓、螺釘和銷的手推車中取出正確的零部件,并將其按照正確的順序插入正確的孔眼中。整個過程讓人感覺非常的痛苦。現在出現了被稱為視力表的電腦化工作站,它能夠一步步指導工人來組裝一款家具。這一過程實際上是消除了犯錯的可能,因為如果步驟不正確,系統就不會讓工人繼續進行下一步的安裝。一個步驟完成后,下一個所需零件的上方就會亮燈,伴隨著嗶!嗶!嗖!的聲音。工人頭頂上的掃描儀會追蹤所發生的一切,并將其收集的數據發送給工程師。有些人稱這些嚴格遵循自動化生產流程的員工為肉體機器人,他們其實根本不需要進行培訓。就連鉆頭也是連接到一個電腦控制的手臂上,工人只需要將它移動到正確的位置,然后剩下的就交給機器來完成即可。十年前,工業機器人是協助工人來完成各項任務,但是現在的工人是在協助機器人完成任務。
二、
幾十年來,經濟學家的傳統觀點一直是技術進步奪走了工人的部分機會,也為他們帶來了部分機會。但是,在過去的幾年時間里,相關的研究卻開始得出不同的觀點。麻省理工學院研究自動化技術對就業影響的經濟學家DavidAutor表示:這并不是說我們的工作或就業機會正在流失,而是說技術水平相對較低的那一部分人可能已經無法通過勞動付出維持合理的生活水平。我們已經看到了這種現象的發生。由于自動化技術對工資的碾壓,工廠的工作機會減少了,工資也變得不再吸引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