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甲雄心》主打機器人格斗“高冷”科學是綜藝富礦
出現在《鐵甲雄心》中的挑戰者。
《我是未來》中,節目組通過虛擬現實技術,讓已經滅絕的猛犸象走上舞臺。
在浙江衛視新近播出的一檔科技節目《鐵甲雄心》中,出現了李連杰、黃健翔、吳大維等名人解說機器人格斗的熱血場景,這讓不少熱衷機器人的理工男很興奮。不過,從《鐵甲雄心》被安排在周一晚21:40播出就不難發現,電視臺對這檔節目的收視表現沒有什么期待。事實上,不管是去年播出的《我是未來》《加油!向未來2》,還是最近的《鐵甲雄心》,收視表現都一般,科技類節目叫好卻沒能叫座。
尷尬
比低分可怕的是無人關注
去年,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鼓勵電視上星綜合頻道在黃金時段增加公益、文化、科技、經濟類節目的播出數量和頻次這一政策的大力扶持下,包括央視、湖南衛視在內的多家電視平臺紛紛放眼科技領域。于是去年暑期檔迎來了科技類綜藝的小爆發,《我是未來》《加油!向未來2》等節目紛紛播出。
不過,幾檔科技類節目的收視成績堪稱慘烈。除湖南衛視《我是未來》可以查詢迄今為止的平均收視率0.78%外,其他節目的收視率都無法顯示。而按照湖南衛視周日晚間黃金檔動輒突破1%的慣例來看,0.78%的收視率可以說不盡如人意。豆瓣的數據也從側面顯示出科技類節目遇冷的尷尬比低分可怕的是無人關注,幾檔節目基本都因為打分人數過少而無法顯示分數。
不過,www.tka.net.cn,對于不少科技綜藝制作人來說,收視低迷是意料中的事情。科技綜藝本來就不是大眾化綜藝娛樂,而是垂直門類。《我是未來》制作方唯眾傳媒CEO楊暉直言,泛娛樂大綜藝動不動就投入幾億元,請流量明星,如果與這類節目直接比收視就有失公允了,況且目前科技節目仍處在啟蒙階段,如果被收視率綁架,那再也沒人敢創新節目類型了。
盡管收視表現不佳,但幾檔科技綜藝的招商都比較順利,基本都得到手機、汽車等廣告金主的支持。央視《加油!向未來》在開播第一季時就得到了一家高端汽車品牌的冠名,節目總導演王寧介紹,高端汽車品牌成為贊助商,KUKA機器人維修,除了可以直接拉動銷售外,KUKA機器人維修,也體現了品牌的屬性。
嘗試
能想到的招兒可勁兒用
頂著科技的名頭,科技類節目的首要任務自然是保障科學性、真實性,但另一方面,娛樂性是綜藝節目的根本屬性。節目評論人大楠直言,普通觀眾看綜藝節目就是想放松,不管是《我是未來》中的AI、基因解碼、腔內介入影像,還是《未來架構師》中的柔性電子技術、未來機器人,這些晦澀且不接地氣的話題,難免令觀眾聽而卻步。
增加娛樂性的努力,科技類節目一直在嘗試。在舞美上做加法,是多檔節目共同的做法。近幾年大熱的VR(虛擬現實技術)、AR(增強現實技術)就出現在《我是未來》中。為了能更直觀地展示基因技術對于人類的意義,《我是未來》通過虛擬現實技術,讓已經滅絕的猛犸象走上舞臺。節目出品方唯眾傳媒研發總監高偉介紹:這種做法不是簡單升級了舞美,而是在研發策劃的階段,就決定了舞美和科技手段的匹配。
為了迎合一些觀眾對綜藝節目的欣賞喜好,科技類節目開始有意縮短理論時間,并摻雜一些八卦話題。負責《加油!向未來》文案的果殼網主筆瘦駝及其團隊,每次都會準備很多資料甚至科學家的八卦,經過精簡后呈現在節目里。
適當打出明星牌,也成為不少科技類節目務實的選擇。《加油!向未來》第一季曾邀請包括TFBOYS在內的偶像明星,來吸引適齡觀眾的關注。《加油!向未來2》中,答題人變為由普通人組成的兩個陣營,明星參與到科學實驗的實景驗證中。而《我是未來》則是讓科學家取代明星成為節目的主角。
未來
高冷科學是綜藝富礦
中國社科院新聞所世界傳媒研究中心秘書長冷淞把科技類節目比為砸石頭節目。他的這個比喻,是根據不同資源綜藝化的難度而定的,無疑‘石頭類的資源’是在操作層面最為復雜和困難的一類,無論是從道具、科學家、技術還是視覺,對于制作人員來說都難度巨大。不過楊暉認為,科技類節目留給制作團隊的空間非常大,僅是科技發明這個內容,你就可以做頂級或中端的發明,永遠不用擔心找不到選題,這個類型不容易做,但確實是個富礦。
讓科學不那么高冷,進而拉近與觀眾的距離,是不少科技節目制作人的共識。《加油!向未來》將生活中顯而易見的科學現象和學校授課的基礎物理化學知識,經過升級改造后搬上舞臺。節目總導演王寧介紹,在七米高的真空管內進行自由落體實驗,學校雖然也會做類似的實驗,但沒有條件和資金做這么生動和大型的。
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未來科技節目所需要展示的不僅僅是技術這一面子,更要提升節目溫度這一里子。媒體人唐平做了一個類比:美劇《生活大爆炸》之所以受歡迎,是因為劇中的科學家極具人情味兒,科技節目也是一樣,要將科技最打動人的一面展現給觀眾。《我是未來》做了這樣的嘗試,節目中,10歲時因意外失去雙臂的殘疾人運動健將倪敏成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和人握手以及寫字,韓壁丞博士利用腦機接口技術實現了他的這一愿望。